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2.小学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

2.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烙饼问题

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4.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运动单元备课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亿有多大》人教版新教材料小学四年级数学 第七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让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学生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

       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重,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

       (学生计算)

       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大家都知道今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你们知道胡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科学发展观啊?

       (我们国家虽然人多,但是人多也人多的害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的能源多)

       2、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五、说一说

       在小组里说一说,一亿有多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

       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

       一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蓝鲸3头还多4倍;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一亿是个不小的数字!

        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且这些树木必须年龄在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没有了家。

        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正因为这样,鱼儿没有了家。

        这些都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正因为那些不懂文化,小时没有上过学的人。但这也不能怪他们,如果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知道保护环境,懂得更多的知识,就不会这样了!

        将来,人类到底会是怎样的,这必须靠人类环保,改进了。

        来吧!来吧!让我们环保,让我们改进吧!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烙饼问题

        角的分类说课稿范本

        角的分类是小学的一节课!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角的分类说课稿范本,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 小于90

        直角 等于90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

        平角 等于180

        周角 等于360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

        1个平角=2个直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

        (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

        ( )角<( )角<( )角<( )角<( )角

        (2)在46、130、90、270、25、107、180、360这些角中( )是锐角,( )是直角、 ( )是钝角,( )是平角( )是周角。

        (3)时钟在十点时,时针与分针成( )度角。

        4、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道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开门见山

        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问:

        "两面各需要3分钟"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如果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如果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

        2,探究"分组烙"

        (1)那4张饼怎么烙 (4×3=12(分)中的"4"指什么 )

        (2)介绍"分组烙"法

        (3)6张,8张,10张……怎么烙 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4)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3,探究"轮流烙"

        (1)师:如果烙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呢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烙一烙

        1)请同学们静静的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烙,用了几分钟,它是最少时间吗

        2)有了想法后,先独自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动手烙一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过同桌听.

        师:想一想,我怎么向同学汇报,能让大家听的明白一些.

        (3)反馈交流:指名生回答:

        生1: 2张+1张,6分+6分=12分(让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③②→3分钟→②拿掉

        ③①→3分钟→③好了

        ①②→3分钟→①②也好了

        师:谁听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师指导口述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用学具烙一烙

        请每位同学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烙是不是9分钟

        (5)师: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烙法2就来得省时间呢

        ①请每个同学静静地想一想,把两种方法对比一下,为什么 (独立思考)

        ②汇报.根据生的汇报师小结:

        烙法1第二次的时候只放1张饼,太浪费了.烙法2每次都是两张饼在同时烙,不浪费.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给烙法2取名字

        师:烙法2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 (交替烙,轮流烙)

        4,探究"分组烙+轮流烙"

        (1)假如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谁来介绍一下方法

        (2)介绍"分组烙+轮流烙"法

        (3)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4)烙7张呢 9张呢 11张呢 怎样烙最省时间

        a,同桌合作烙一烙,并完成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b,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

        (5)那烙12个饼采用什么烙法省时呢,为什么

        (6)那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分组烙省时,什么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省时

        三,发展时间

        1,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3个饼,两面各需要烙3分钟,烙熟6个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饼"如何烙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运动单元备课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1. 通过激趣,2.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 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学习方法的教学,7. 发挥学生的性,8. 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9.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设想:通过激趣,诱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教具:长方形、红旗、课件等。

        学具:学习纸、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新居结构图,质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个面积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样去量?比较两种摆法。

        3、谈话引入课题:我们伟大的祖国幅源辽阔,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有多大?武汉市的面积呢?我们关山小学的面积呢?用面积单位一个个的测量合适吗?

        4、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课件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使用,共同来解决。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学生大胆去猜想。

        1、课件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长方形。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课件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3、质疑: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4、猜一猜: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的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任意长方形找出你们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并记录下来。

        3、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各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测量结果后,现场在课件中输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开展积极讨论。(观察实验报告单)

        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

        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6、引导学生发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激情鼓励。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引导质疑: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讨论验证方法。学生自主验证,交流验证结果。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提问: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归纳:实验——发现——验证。渗透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播放音乐让学生测量,然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1)回到导入题。课件出示新居的结构图,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积。

        (2)课件出示破镜子的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出长度。

        五、深化拓展

        学习了这个方法你有什么打算?

        六、开放题:课件出示一幅设计图,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请你来当设计师为我们关山小学设计一幅新校规划图。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平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1.平移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轴对称 1课时

        4.练习 1课时

        #教案# 导语“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 26×39= 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 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 激发情感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00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 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 126×39= 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 13897×16×0= 99+199= 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 m-删除 mr提取

        5.计算机

       好了,今天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